论文关键词:桥梁;情感内涵;情感传达;情感设计
论文摘要:桥梁是沟通两个原本隔绝的空间的建筑物,代表着力量、跨越与征服。自古以来人们对桥梁的情感寄托是其他建筑不可比拟的,桥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凸现。该文阐述了桥梁中的情感内涵和情感传达方式,并提出了桥梁情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为桥梁的美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经济和桥梁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桥梁的美学设计。桥梁设计与建造是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功能和美的结合,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一般而言,桥梁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交通需要而产生的,其次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了审美的对象,审美的结果影响到人们使用、评价该桥的全部过程。桥梁设计不论在设计方案的鉴赏和选择,或者以后的使用过程都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美学中称为“美感”。美感不仅是客体带给主体的愉悦感,广义上而言,美感包括一切情感体验。当桥梁最基本的实用目的实现之后,人们更多地将桥梁视为承载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观照的对象。
1、桥梁中的情感内涵
情感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包含了人类生理和心理因素,又包含了社会文化因素。它时刻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中。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常常是某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而桥梁一旦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桥与人即形成了卡冈所谓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的特征是它的情感本质。任何一种审美评价或多或少是对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所感受到的体验—愉悦、赞叹、崇敬、同情等的清晰理解和准确表述。”
桥梁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情感,与实用性和使用过程密不可分。同时,桥梁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它既包含了那些直接通过感知引起人们的心理变化,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感性的情感;也包含那些更深刻的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情感,如审美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等。
我国传统的桥梁建筑美学表现为“致用、目观、比德、畅神”,即坚持效用为美,讲求目观之美,看重社会伦理,追求精神偷悦。西方的莱昂哈特在其《桥—美学和设计》中提出了桥梁美学思想,认为“美丽的桥梁应以其个性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和伦理本是相通的,美的环境将直接陶冶人们的情操,大自然的美,人为环境的美,对人们身心健康是必需的。”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注重桥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
2、桥梁中的情感传达
设计艺术学中的所谓情感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机理等造型要素,将情感融人设计作品中,使消费者在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偷悦和情感上的满足。同样在桥梁设计中就是使桥梁向人们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人们在欣赏、使用桥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评价,因此桥梁的情感设计承载了为人们和所在地区提供信心、改善评价的功能。
人们在欣赏、使用桥梁的过程中并不会特别去关注桥梁的具体跨度和设计建造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否给自己带来感官和心理的愉悦感受。桥梁的情感表达与建筑的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但是桥梁的情感表达和传阅的方法比建筑要局限得多。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的功能、形体、色彩、明暗及形体组合的处理来承载和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而桥梁设计受到地形地貌、通航通行、跨越能力,结构受力要求等的影响,导致建筑形式创新的局限,无法通过桥梁形式的总体创新来传达情感。因此桥梁的情感一般通过自身特性和某一局部的细节来表达,如桥头堡、栏杆、索塔、观景台等的造型设计。
(1)利用桥梁自身特性来传达
利用桥梁自身特性来传达情感是桥梁情感传达最基本也最直接的方式。茅以升先生认为,“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桥梁是沟通两个原本隔绝的空间的建筑物,代表着力量、跨越与征服。正因为这种自身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对桥梁寄托了其他建筑不可比拟的情感,桥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凸出。古代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许多都与桥梁有关,其中的人定胜天、悲欢离合的场景恰好映合桥梁连接原本隔绝的空间的自身特性。
我国历代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桥梁的民间故事和桥梁诗词就反映出历代社会各层人物对桥梁的关系与情感寄托,也反映出桥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和成就。最突出的就是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赵州桥采用极其平缓的圆弧形式,使之具有良好的运输能力,宋代诗人杜德源曾有诗曰:“坦平简直千人过,释使驰驱万国通。”而赵州桥平缓的弧线和其独创的敞肩拱形式,外形比例协调、力线明快俊美,轻盈稳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美学角度上尤其出彩。民间传说中,认为此桥是鲁班所建,而“八仙”之一张果老和柴王爷载着五岳日月一同来试桥,鲁班施法支撑,最终赵州桥安然无恙。这些人文传说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也使赵州桥广为人知。
(2)利用桥梁结构造型景观来传达
桥梁通过结构造型景观来传达情感,主要是借助某一局部的细节来表达,如桥头堡、栏杆、索塔、观景台等的造型和颜色等,并通过灯光设计来呼应。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桥梁习惯于建桥头堡,期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建有不同形式的桥头堡。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桥,除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自豪,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取材于我国民间传说的栏杆花板与雄伟的桥头堡相应成趣。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其桥头堡的三面红旗图案,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着克服一切困难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传达着这座完全由国人建造的大桥澎湃的情感张力。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大跨度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的建设风生水起。而且由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规模巨大且桥型优美,往往成为令当地自豪的标志性建筑,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精神作用不可低估。主塔是斜拉桥和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同时高大的塔身直插云霄引人注意,是主要的美学造型要素,因此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情感内涵通常从桥塔的造型设计来传达。
湘西矮寨特大桥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跨越风景秀丽的德夯大峡谷和中国著名的公路奇观——矮寨盘山公路(旧川湘公路)。桥位紧邻德夯苗族文化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吊脚楼和牛头符号构成了韵味十足的湘西民俗风情。牛头图案是当地民族的崇拜物和吉祥物,象征着人民的谦和与善良,坚强与上进。而且由于牛头符号更便于表达和传情,因此桥塔引人牛头造型来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由于桥位处地形条件复杂,故该桥方案设计采用独特的主体结构艺术造型:两侧山头依势而建的牛头造型索塔、加劲钢桁梁直接与悬崖上的隧道相连、依地质地形条件巧妙设计的隧道锚及重力锚均与周边秀丽的自然景观非常协调。两山对峙的牛角状桥塔与张拉的弧形悬索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湘西少数民族风情,必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
3、桥梁的情感设计
桥梁的情感设计不完全是桥梁设计师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而应考虑大众的情感需求,使桥梁的情感设计处于一种体验的中间状态,通过大众的体验来激起其内心的感觉。所以桥梁的情感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桥梁—人—环境之间的情感反应。因此在进行桥梁的情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的安全感。桥梁是为了满足交通功能而修建的建筑物,因此它必须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来保证交通的畅通、舒适和安全。在桥梁设计中,特别要注意桥梁的裂缝、刚度和稳定性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微妙感觉。在心理学上,裂缝、颠簸和晃动均会给人以此桥不安全的心理暗示和恐惧。一旦出现这种心理暗示将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感是桥梁情感体验中最为重要的情感要素。
(2)视觉的愉悦感。一座大型桥梁,从满足功能要求而言,是工程结构物;从观赏要求而言,应是一件建筑艺术品。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选用最佳的结构形式和造型设计。桥梁结构应该造型和谐、比例恰当,具有秩序感和韵律感,与环境相协调。并且通过材料、色彩和灯光的运用来突出桥梁的力线之美,营造出视觉的美感。同时桥梁的视觉美感主要是通过整体效果来体现的,过多的细部装饰并不恰当。所以,在引人建筑师进行桥梁造型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以结构功能为主,不能一味地追求视觉的新奇而忽略桥梁结构的本质功能。
(3)熟悉的归属感。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积淀深深地烙刻在人们的心中,形成地区的精神共识和灵魂。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因此通过挖掘和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城市理念,分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且便于表达的部分(历史符号、图腾象征等)在桥梁设计中加以表达。如文中提到的湘西矮寨大桥就充分引用了湘西苗寨牛头图腾的民俗象征,并通过恰当的造型表达,演绎出亲切和谐的共鸣之声。于是,人文要素的地域性和情感审美价值将使桥梁在人们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归属认同感。
(4)建设的成就感。桥梁建筑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其表面的炫耀,而在于其让人细细品味的内在神情。当具备了前面3个要素时,桥梁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再仅仅是交通设施,而成为了所在地区和城市的象征和骄傲。如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南京长江大桥之于南京。这些地标性桥梁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展现了城市文化和市民精神,而且还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价值。
4、结语
桥梁是沟通两个原本隔绝的空间的建筑物,代表着力量、跨越与征服。自古以来人们对桥梁的情感寄托是其他建筑不可比拟的,桥梁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更加凸出。美学构思和情感设计在整个桥梁工程设计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对于设计的最终结果却是决定性的。因此在进行桥梁方案设计时,应从单纯的结构观点解脱出来,在满足桥梁技术和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桥梁的美学构思和情感载体作用,创造出主客体和谐、造型雅致而又融汇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富含情感内涵的桥梁方案,为我国的壮丽河山和魅力城镇锦上添花。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浅析桥梁的情感功能内涵
来源::未知 | 作者:去哪里投注nba比赛-推荐一个nba买球网站-软件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谈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 下一篇:关于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批评实践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现当代文学]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中的地主形象探析
- [现当代文学] 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
- [现当代文学]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
- [现当代文学] 浅谈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原
- [现当代文学]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
- [现当代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之著作权
- [现当代文学] 试析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
- [现当代文学]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
- [现当代文学]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
-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现当代文学]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 [现当代文学] 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
- [现当代文学]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
- [现当代文学] 浅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
- [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与创新